交通數字化改革理論思考之二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全省數字化改革推進會上指出,“推動重大應用實現全面貫通,是數字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關鍵所在”。交通運輸領域在推進數字化改革過程中,對此有深切體會。以“浙運安”為代表的行業監管類應用落實全面貫通要求,立足全覆蓋原則,取得積極成效。全覆蓋要求對于監管類數字化改革應用具有一定普適性,可為全國各行業監管類數字化改革提供參考借鑒。
監管對象全覆蓋
監管類應用首先要做到管理對象全覆蓋,使某一領域或某一類型的監管對象全部納入到應用范圍。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的“健康碼”為例,如果只對部分地區人員實施,由于人員的流動性,則無法形成完整的疫情防控體系。又如交通運輸領域的超限治理類應用,也需要覆蓋到所有貨運企業和大貨車,如果不是全覆蓋,則意味著那些納入應用、接受數字監管的企業和車輛反而會吃虧,未納入監管平臺的對象則可能違法超限、投機逐利,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還有“浙運安”?;返缆愤\輸監管,如果只是管部分企業,或者只是管本省注冊車輛,則無法實現風險隱患的全覆蓋,這些漏項、缺項將成為監管盲區,難以維持安全穩定的?;愤\輸市場秩序?!罢氵\安”應用覆蓋了省內外車輛和駕駛員,所有入浙?;愤\輸車輛均納入監管,所有在浙營運的駕駛員均須申請使用安全碼,實現對管理對象的全覆蓋。
當然,全覆蓋與試點探索并不矛盾。在監管平臺建設過程中和初步使用時,可以先選取部分對象試點,總結完善后再全面推廣??偟膩碚f,在數字化監管時代,數字管控手段如不能實現全覆蓋,勢必帶來新的問題和亂象。
關鍵環節全覆蓋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每一項納入監管的內容基本都存在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都會有一些關鍵環節,這些關鍵環節往往就是監管的重點,需要做到全覆蓋,否則就無法做到全閉環,監管也將把握不住重點。比如?;愤\輸涉及裝、運、卸三個關鍵環節,圍繞這些關鍵環節,管理部門通過“安全碼”實現全閉環管控。又如交通防汛防臺風由事前風險防控、隱患排除、應急物資部署,事中的管控措施落實、應急調度、公路搶通,事后復盤評估等關鍵環節組成。圍繞這些環節,針對性設計數字化應用功能,才能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環節更多,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找不到關鍵環節,也就難以做出有實際效果的應用。因此,任何一種監管都應該從整個流程來梳理,把握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找到最關鍵的環節來切入,并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再造流程、重塑制度,實現新的更完善的管理閉環。
監管行為全覆蓋
監管行為全覆蓋主要是針對行業管理部門,如果只納入管理對象,卻把自己置身事外,也不算是全覆蓋、全貫通。監管行為全覆蓋主要目標是監督監管行為本身。傳統監管方式以現場檢查為主,基本處于“巡查檢查全靠走、隱患排查全靠看”的狀態,監管人員是否出勤、檢查是否到位、程序是否規范都無法進行監督,執法過程可能存在人情執法、徇私枉法等廉政風險,因此需要把監管行為、監管過程數字化并納入監督。如“浙江交通清廉交通陽光監管平臺”就是抓取交通工程、行政審批、執法處罰等監管工作的關鍵環節,通過制定預警規則,多元數據碰撞,主動發現監管行為異常,取得明顯成效。
隨著交通數字化改革不斷深入,一些工作實際上借助數字化應用形成全新治理體系。如果說以往的治理離不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那么全新的治理體系離不開的就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數字化監管手段,這也是為什么強調監管類數字化改革需立足全覆蓋原則的重要原因。
中國交通新聞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交通報”、“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交通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 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交通新聞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