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GDP增速極具參考價值,是疫情發生以來研究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具有實踐意義的模擬和復盤,表明只要我國堅持“動態清零”疫情防控策略,把疫情控制在影響相對小的范圍內,仍然有信心在明年實現GDP5.5%左右的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實際數據看,今年三個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0%、5.5%和4.9%,其中三季度較二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看上去幅度不大,但從縱向比較看,這是自2012年二季度以來GDP增速最大季度環比回落幅度,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那么,今后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到底處于什么樣的水平?這其實是一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從事經濟研究的學者,經常會用各種模型去模擬或預測,但考慮到經濟運行的復雜性,涉及到的變量太多,真正做到科學、全面、準確的模擬很難,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有時候很大程度依賴于專家的經驗判斷。其實,關于今后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筆者認為,今年二季度已經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大體在5.5%至6%之間,并且這個答案不是模型模擬的,而是經濟實際運行的結果。
為什么會有這個結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是二季度在就地過年后生產生活秩序迅速回歸正常。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后,從3月中下旬開始,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回歸常態化,生產生活秩序迅速恢復,整個二季度基本上處于相對正常的狀態。從宏觀數據看,二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速為5.5%,與2019年四季度最終核實GDP增速僅有0.3個百分點的差距;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為6.6%,與疫情前2019年底的增速水平大體相當。從實物量指標看,二季度中國運輸生產指數的貨運指數兩年平均增速為6.8%,與2019年四季度6.7%的增速基本匹配;用電量兩年平均增速為8.2%,與2019年四季度的8.3%也基本持平。
二是二季度疫情形勢明顯好于其他季度。從今年疫情形勢看,二季度新冠病例數僅占全年病例數的4.1%,日均新增不足3例,僅個別地區出現了零星病例,整體形勢是今年各個季度中最好的。從與對疫情較為敏感的數據看,二季度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9.2%和89.1%,明顯好于今年50%左右整體恢復水平。其中,在“五一”假期,全社會營業性客運量整體首次超過疫情前同期水平,也是疫情發生后的唯一一次;二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183萬人次,也明顯高于一季度的1187萬人次和三季度的1655萬人次。
三是二季度受短期因素影響相對較少。從各個季度比較看,一季度受就地過年政策要求影響比較大,僅有五成左右的公眾返鄉過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三季度,受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拉閘限電、以洪澇災害臺風為代表的極端天氣等短期因素疊加影響較為明顯,有些因素在四季度還在延續。相比之下,在二季度,要么不存在上述短期因素,要么上述短期因素影響相對較小,宏觀經濟運行受到的干擾相對較少,處于比較平穩的運行狀態。
綜合上述三方面分析,個人認為,今年二季度GDP增速極具參考價值,是疫情發生以來研究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具有實踐意義的模擬和復盤,表明只要我國堅持“動態清零”疫情防控策略,把疫情控制在影響相對小的范圍內,即使新冠疫情短期內難以轉化為同其他傳染病一樣與人類共存的地方流行病,我們仍然有信心在明年確保GDP實現5.5%左右的增長。同時更要看到,今年二季度5.5%的兩年平均增速是在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實現的,與疫情前的正常狀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表明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可能比5.5%還要更高一些,大體在5.5%至6%之間。
因此,我們既要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堅信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經濟潛在增長率仍處于領先地位。同時也要居安思危,特別是在當前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要強化跨周期政策調節力度,果斷打開政策工具箱,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努力推動明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當前的重中之重是要確保明年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為后三個季度經濟運行奠定大的基調,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推動中國經濟不斷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中國交通新聞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交通報”、“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交通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 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交通新聞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